产品详情
浙江武精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拳头产品颚式破碎机重达二三十吨,板厚100多毫米。按以往工艺,两个工人要焊接半个多月才能完成,生产效率较低。为此,企业通过“双聘”,引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高技能特聘教师、省级领军人才余溆江担任“科技副总”,牵头开展技术攻关,成功研发自动化焊接装备,使颚式破碎机生产效率提高30%,创造经济效益1100多万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学技术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我市高质量推进“以科创走廊打造教育科学技术人才一体化推进承载区”省级试点,以突出产业需求为纽带,以高层次人才“双聘”制度改革为切口,“撬动”教育科学技术人才良性循环,为加快打造浙江中西部人才科创中心、高质量赶超发展蓄势赋能。
市委组织部在调研中发现,在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过程中,仍存在“资源分散、衔接不畅、融合不够”等问题。例如,产学研“合而不深”、职业教育与产业人才需求联系不紧、学科建设与地方产业需求“两张皮”、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等。
如何构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推动劳动、技术、资本、数据等各类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我市将从深化高层次人才“双聘”制度改革切入,牵引资源共享、协同创新。
建立完善高层次人才校企双聘、双岗、双薪机制。立足金华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产业基础,重点支持从本地产业链主企业遴选研发骨干、高技能人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高层次人才,到本地高校担任教职,由人才驿站“编制池”提供事业编制,直接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人才教育培训、专业教学等工作,并根据教学、科研等成果,由学校和企业给予双薪,打通人才有序流通渠道。
此前,我市在金华职业技术大学设立人才驿站“编制池”,提供100个事业编制,对高层次人才开展“校企双聘”,用于打通企业、事业流动壁垒,已有24名高层次人才落户“编制池”。
鼓励链主企业与地方高校建立科研共同体。通过政府推动的校企合作,推动共建产教园区、共育研发团队、共享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共解技术难题,既为学校科研提供产业前沿的一手数据,又为产业技术难题攻关提供关键的人才支撑,也为科研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提供便捷平台,还能在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中取得经济效益,构建利益共同体。
针对浙中地区无软件测评企业、软件产品检验测试周期长问题,金华职业技术大学、金华科技园、浙江乾行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注资成立金华市信创评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组建28人的专业软测团队,去年11月取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软件评测资质,既为公司可以提供优惠便利,还为教学提供实践经验,为科研提供数据支撑,初步实现多方共赢。
探索推动地方高校在链主企业设立产业学院。支持高校聚焦链主企业的人才及创新需求,依托产业场景设立产业学院,适当超前设置学科体系,由企业高层次人才担任教师,带领学生在生产一线开展教学,把项目实践作为教学课程,以产带研、以产促教,提高人才教育培训与科学技术创新、产业需求的契合度,进一步推动产才融合、产教融通、科教融汇。
我市围绕产业链布局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制药工程技术等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12所院校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推动“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每年为本地企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2.3万余名。
上一篇: 金华深化高层次人才“双聘”制度改革